导致我国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人口转变。社会经济发展给家庭功能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积极的,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家庭功能的替代、支持和补充,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人口转变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家庭功能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例如,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了家庭生育功能需求期的大大缩短,长寿则导致了老年照料需求的大幅度增长,迁移和流动改变了家庭生活安排进而影响到家庭某些功能的完整性,家庭规模小型化、代际关系简单化、家庭生活安排分散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功能的供给能力。此外,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冲突也是导致家庭功能供给能力下降甚至失灵的重要原因,例如,女性的职业角色和母亲角色在时间分配上的矛盾,子代的职业角色与对亲代照料角色在时间分配上的矛盾,都直接影响到家庭照料功能供求关系的均衡。每一个家庭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承担着一些基本责任或者主要任务,只要家庭功能能够有效运行,家庭的任务就可以达成。但是,当家庭的基本功能不能有效运行甚至失灵时,就需要社会介入和外部支持。在老龄化、城镇化、人口迁移流动和全面二孩政策条件下,我国城乡家庭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即家庭照料功能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失衡。因此,大力发展相关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为家庭照料功能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持、补充和替代,应该成为我国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03
增强家庭发展能力的策略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家庭功能社会化的过程,即家庭功能的实现越来越依靠外部支持,从家庭功能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单一体”转变为家庭与社会的“复合体”,通过支持、补充和替代等方式,市场、社会和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庭功能的供给,这已成为家庭功能供求关系的一个新格局。另一方面,家庭可以通过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来提高自身的家庭功能供给能力,改善家庭功能的供求关系。家庭发展能力是指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以实现家庭目标的综合能力,包括家庭交流、凝聚力、领导力、适应性和独立性,从更为具体的层面上讲,家庭发展能力包括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收入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家庭情感凝聚力、人口再生产能力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家庭自身的功能供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从市场上获得家庭功能的替代品或补充品(如购买幼儿照料服务或老年照料服务)的能力。因此,在家庭功能需求与供给关系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家庭各项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社会政策支持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同时并举,一方面积极构建家庭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从社会政策支持角度看,应该大力发展家庭友好型政策,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家庭政策。家庭政策是旨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福利水平的制度安排。虽然不同国家的家庭政策所秉承的理论、价值取向和目标有所不同,但家庭政策中对于家庭抚幼、养老等功能弱化的回应与支持构成了核心内容。构建完善的家庭政策可以改善家庭的微观结构,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增强家庭的抚幼和养老功能,增进家庭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在家庭政策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些政策也在强调对家庭变化的回应,关注家庭功能变迁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但总体来讲,中国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政策,家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政策支持的需求并没有充分反映在社会政策的改革中,一些制度安排缺乏对家庭的有力支持,应该构建以家庭—工作平衡为核心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
从家庭功能角度看,我国的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即通过提高生育率改善家庭结构,提高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能力,加大对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收入能力;第三,提高家庭成员健康再生产能力,通过提高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手段促进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健康再生产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增加家庭照料资源的供给,同时也可以减少家庭照料需求,进而有利于家庭照料功能供求关系的平衡;第四,家庭凝聚力和家庭情感纽带的建设,与其他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相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强的利他倾向,家庭凝聚力和家庭情感纽带越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利他倾向就越强;第五,提高家庭生活安排的完整性,即促进家庭成员团聚和共同生活。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并可以有力地支持家庭功能的有效运行及家庭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主要任务的实现。
综
上,我国家庭功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家庭功能供求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不同的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但是家庭功能变化对每个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减少和消除家庭功能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种具有正社会外部性的行动,因此,政府和社会都有必要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而家庭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家庭功能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通过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提高家庭功能的供给能力,平衡家庭功能供求关系,提高家庭每个成员的生命健康质量、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
文章来源:吴帆.中国的家庭功能变化与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2017;9.
本文获原作者授权推介,有删减。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侯佳伟 张现苓 王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