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人,曾两次被流放。屈原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是什么?他被放逐到哪里去了?
公元前293年,庆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他取得了重大胜利,斩首24万人。秦国遂致书楚王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诸侯讨伐楚国,决胜负。还望诸位整顿士卒,好战个痛快。”
楚庆祥王不忘“欲造反”之情,指出怀王最终落入异国命运,是因为“所谓忠者不忠,所谓圣人不忠”。德”。这对子兰形成了结果,子兰命晋尚去见庆襄王诽谤屈原,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偏远地区。据《哀郢》分析,这次流放的路线是从颍都(湖北省江陵县)出发,先沿河向东南,过下首(湖北省沙市东南),看龙门(东门)颍都)经洞庭湖入长江,出霞浦(湖北汉口),终至陵阳(今安徽庆阳县南)。
秦国对楚王的妥协并不满意。楚庆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误攻楚,楚割让上庸、北汉;十一年(前278年),白起进一步攻陷颍都,庆襄王只好带着执政贵族狼狈逃亡,“守在陈城(今河南省淮阳县)”。在极度沮丧和彻底绝望的情况下,他于农历五月初五投丹河自杀。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278年,庆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大约62岁(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