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仙阁摩崖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仙阁村飞仙阁附近,为蒲江石窟中一处典型的摩崖造像文化遗迹。部分即二郎灘摩崖造像,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2006年5月25日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蒲江石窟飞仙阁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地址四川省蒲江县坐标30°9′49.46″N 103°26′14.89″E / 30.1637389°N 103.4374694°E / 30.1637389; 103.4374694分类石窟寺及石刻时代南北朝至清编号6-853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保护历史

1961年7月13日:四川省第二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二郎滩摩崖造像)

1980年7月7日:注销

1991年4月16日: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飞仙阁摩崖造像)

国保碑

飞仙阁摩崖造像的年代包括唐代至清代的多个时期,其中最早的佛像始建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此后各龛窟和题记内容包括唐代造像64龛窟491尊、五代造像17龛窟256尊、清代造像11龛窟30尊,还有宋代石刻题记4则、明代石刻题记2则、民国时期石刻题记6则。造像组合有佛教、道教造像,还有佛道合龛等。佛教造像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人等;道教造像有太上老君、十天尊等。[3] 石刻造像雕刻精细、比例匀称,技法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等;佛教造像内容从发饰和衣饰来说均有综合印度式、犍陀罗式和中国本土风格的特点。[4]

位于大佛坪的8号龛内有高6米的唐代弥勒佛,是一尊坐式全身像弥勒佛,为整个区域中最大者。9号龛内有造于武周时期的“西方三圣”以及其他佛教人物造像。2003年飞仙阁摩崖造像9号龛中两尊头像曾发生被盗事件。[5]

相关文章